木末亭吊方正学先生墓和董陆诸君作 其二

清川流不尽,惆怅独思君。
定论收遗骨,诸贤愧建文。
山空鸲鹆怨,香酷麝麋群。
今日长陵道,哀猿不可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凭吊明代忠臣方孝孺(方正学)时所作,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哀思和对忠义精神的敬仰。

首联"清川流不尽,惆怅独思君"用流水比喻绵长的哀思,诗人独自站在清澈的河边,内心充满对方孝孺的怀念之情。这里"清川"既是实景,也暗喻忠臣的高洁品格。

颔联"定论收遗骨,诸贤愧建文"点明历史公论:后世终于为方孝孺平反收殓遗骨,而当年建文帝身边的那些大臣们(指投降朱棣的大臣)应该感到羞愧。这里通过对比凸显方孝孺的忠贞。

颈联"山空鸲鹆怨,香酷麝麋群"用景物烘托悲凉:山中鹩哥鸟的哀鸣仿佛在诉说冤屈,浓郁的香气引来麝鹿聚集,暗示忠魂不散。动物意象的运用让哀思更具体可感。

尾联"今日长陵道,哀猿不可闻"将视线转向现实:如今走在明成祖的长陵道上,连猿猴的啼叫都显得格外凄厉,让人不忍卒听。这里暗含对明成祖残害忠良的谴责。

全诗通过"流水-遗骨-山鸟-香麝-猿啼"的意象组合,层层递进地表达了对方孝孺的敬仰和对历史悲剧的反思。诗人没有直接批判,但通过景物描写和对比手法,让读者感受到忠臣的悲壮与历史的苍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