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衡门汉画像砖拓片展之伏羲女娲图
庖牺辽古事芒昧,口耳所传非雅驯。
蛇身人首出乎震,龙师龙纪司青春。
始造书契制八卦,象天法地至于身。
史公笔削如折狱,力破冗秽存其真。
略言作易具至德,事有疑信闻先人。
汉人好奇烦刻画,娲皇为妃比人伦。
接颈交尾无乃亵,况以同姓相婚姻。
泰西图腾吾不取,是置先皇鸟兽邻。
嗟哉此石则不然,班居上下明君臣。
闭置泉壤二千载,得之往往披荆榛。
净洗浮埃覆以纸,加诸捶拓呈精神。
如见天机反淳古,俟河清作羲皇民。
蛇身人首出乎震,龙师龙纪司青春。
始造书契制八卦,象天法地至于身。
史公笔削如折狱,力破冗秽存其真。
略言作易具至德,事有疑信闻先人。
汉人好奇烦刻画,娲皇为妃比人伦。
接颈交尾无乃亵,况以同姓相婚姻。
泰西图腾吾不取,是置先皇鸟兽邻。
嗟哉此石则不然,班居上下明君臣。
闭置泉壤二千载,得之往往披荆榛。
净洗浮埃覆以纸,加诸捶拓呈精神。
如见天机反淳古,俟河清作羲皇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汉代画像砖上的伏羲女娲图,并借此表达了对上古神话和传统文化的思考。
开篇说伏羲(庖牺)的故事年代久远难以考证,民间流传的版本不够雅正。提到伏羲人首蛇身的形象,说他创造了八卦和文字,效法天地之道。司马迁写《史记》时就像法官断案一样,努力剔除不可信的内容保留真相。
中间部分批评汉代人喜欢把神话人物画得太离奇,把女娲和伏羲画成交尾的夫妻形象,认为这种同姓通婚的描绘不够庄重。诗人不赞同这种把祖先画得像西方图腾的做法,觉得这是把圣贤降格为鸟兽之流。
最后称赞眼前这块画像砖与众不同:伏羲女娲上下排列体现君臣之别。这块埋藏两千年的古物经过拓印重现光彩,让人仿佛看到上古淳朴的世界,诗人甚至想穿越回伏羲那个清平时代。
全诗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伏羲女娲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应保持庄重面貌的主张,同时流露出对上古淳朴社会的向往。语言上既有对神话的考据,又有对艺术形象的品评,最后落回对文物价值的赞叹,层层递进中展现了对中华文明源头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