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郭太史《仙枣行》
仙人手自种仙枣,森如赤玉甘如瓜。
磥磥孤干排文石,纂纂繁枝绚綵霞。
𡸰嵣万岁膏方实,海上千秋叶始花。
太真玉门餐绛雪,神女香厨护碧纱。
半服通灵蜕凡骨,坐看沧海成桑麻。
小吏岂是东方儿⑴,偷啖胜食光明砂。
仙踪恍惚不可见,惟馀空亭老枣奇树干枝相纷拿。
天风时吹仙籁响,月明石镜映江沙。
偶披蒙茸据枣下,疑泛银河扪巨槎。
莓苔错落缀星斗,根荄盘互纠龙蛇。
不逐群菲争物色,潜回春色努灵芽。
上林十四株非异,那得移根帝子家?
磥磥孤干排文石,纂纂繁枝绚綵霞。
𡸰嵣万岁膏方实,海上千秋叶始花。
太真玉门餐绛雪,神女香厨护碧纱。
半服通灵蜕凡骨,坐看沧海成桑麻。
小吏岂是东方儿⑴,偷啖胜食光明砂。
仙踪恍惚不可见,惟馀空亭老枣奇树干枝相纷拿。
天风时吹仙籁响,月明石镜映江沙。
偶披蒙茸据枣下,疑泛银河扪巨槎。
莓苔错落缀星斗,根荄盘互纠龙蛇。
不逐群菲争物色,潜回春色努灵芽。
上林十四株非异,那得移根帝子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神奇的仙枣树,充满了奇幻色彩和道家仙境的韵味。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仙枣树的超凡形象
诗人用夸张手法描写这棵树:枣子像红宝石一样晶莹,甜得像蜜瓜;树干粗壮得能推开石头,繁茂的枝叶像彩霞般绚烂。这棵树生长在仙境,要上万年才能结果,叶子千年才开花,完全打破了自然规律。
2. 神仙世界的饮食文化
诗中提到仙女在玉门关吃"绛雪"(可能指红枣),神女在厨房用碧纱保护仙枣。吃了这种枣能脱胎换骨,甚至能亲眼见证沧海变桑田的神奇景象。这些描写让普通食物有了神话色彩。
3. 凡人与仙境的对比
诗人调侃说:小官吏哪有神仙的本事?偷吃仙枣比吃朱砂还厉害。现在仙人不见了,只留下这棵老枣树,枝干扭曲如同龙蛇缠绕,树皮上的苔藓像星星般闪烁。
4. 隐藏的哲理
枣树不与其他花草争艳,默默积蓄力量等待发芽,暗示修道之人要耐得住寂寞。最后两句说:皇宫里的树再珍贵,也比不上这棵能让人悟道的仙枣树——暗指真正的智慧不在权贵之家,而在自然与修行中。
全诗通过一棵枣树,构建了一个既奇幻又富有哲理的仙境。诗人用美食、神话、自然景观层层递进,最终落脚在对修道之心的赞美,读来既有趣味又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