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观近时诗人往往有以前代台名为赋者辄用效颦以消馀暇 其八 铜雀台
汉室分崩成鼎峙,铜雀翚飞邺宫起。
碧甃漾日覆纹鸳,蕙帐凝香集馀妓。
我观创始既骄逸,后裔焉知惕奢侈。
洛阳宫阙凌青霄,公卿负土何焦劳。
玉音亲责役夫缓,瞬息身首横霜刀。
荒游日恣典午肆,西陵空掩欺孤智。
至今砚墨抱遗羞,千古奸雄秽青史。
碧甃漾日覆纹鸳,蕙帐凝香集馀妓。
我观创始既骄逸,后裔焉知惕奢侈。
洛阳宫阙凌青霄,公卿负土何焦劳。
玉音亲责役夫缓,瞬息身首横霜刀。
荒游日恣典午肆,西陵空掩欺孤智。
至今砚墨抱遗羞,千古奸雄秽青史。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三国时期的铜雀台为切入点,讽刺了统治者骄奢淫逸最终自取灭亡的历史教训。
开头四句描绘铜雀台的奢华:汉朝分裂成三国后,曹操在邺城建造金碧辉煌的铜雀台,台上有碧绿的瓦当、雕花的屋檐,帐幕里香气缭绕,歌妓成群。这里用"翚飞"(鸟儿展翅)形容建筑的气势,用"漾日""凝香"等词渲染奢靡氛围。
中间六句转入批判:诗人指出,开创者如此骄奢,后代更会变本加厉。就像曹操为建洛阳宫殿强迫公卿背土劳作,稍有怠慢就处死工匠。这里"玉音"(皇帝命令)与"霜刀"(砍头)形成强烈对比,揭露统治者的残暴。
最后四句升华主题:曹操整天荒淫享乐("典午"指司马氏篡位),临终却设疑冢(西陵)欺骗世人。如今他留下的砚台(传说铜雀台瓦可制砚)反而成为耻辱标记,让这个奸雄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末句"秽青史"三字力道千钧,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全诗通过一个历史建筑,揭示了权力腐败的必然结局。诗人用"纹鸳""蕙帐"等华美意象反衬罪恶,用"霜刀""遗羞"等尖锐词汇直指本质,既有画面感又有批判深度,让读者在感受历史场景的同时,领悟到奢侈亡国的深刻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