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道中感事兼简史馆丁学士

淮边为郡再相逢,又得同途赴九重。
顾我尚骑天厩马,共君遥想鼎湖龙。
贾生北望朝文帝,白傅何期哭宪宗。
携手驿桥残照里,断魂空对隔江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作品,表达了他与友人重逢又即将分别的复杂心情,同时暗含对仕途和人生的感慨。

逐句解析:

1. “淮边为郡再相逢,又得同途赴九重。” - 在淮河边上的郡城再次与友人相逢,又能够一起前往京城(九重指朝廷)。 - 开头点明背景:久别重逢,短暂同行,但目的地是朝廷,暗示仕途的奔波。

2. “顾我尚骑天厩马,共君遥想鼎湖龙。” - 看看自己还骑着朝廷赐的马(天厩马指御马),和友人一起遥想皇帝的恩德(鼎湖龙指皇帝,用黄帝乘龙升天的典故)。 - 这里既有对皇恩的感念,也隐含对仕途的无奈——虽然受重用,但依然漂泊。

3. “贾生北望朝文帝,白傅何期哭宪宗。” - 用两个历史人物自比: - 贾生(贾谊)曾受汉文帝赏识,但被贬长沙,北望朝廷而不得志; - 白傅(白居易)曾为唐宪宗写悼诗,表达对明君的怀念。 - 诗人借古喻今,暗示自己和友人像贾谊一样怀才不遇,或像白居易一样感伤时局。

4. “携手驿桥残照里,断魂空对隔江峰。” - 在驿站桥边的夕阳下携手告别,心情黯然,只能空对江那边的山峰。 - 结尾画面感极强:夕阳、驿桥、远山,烘托出离别的惆怅和前途未卜的迷茫。

整体理解: 这首诗写的是“重逢即别离”的无奈。诗人与友人短暂相聚,又要各奔前程。表面上是对皇恩的感激,实则暗含对仕途坎坷的感慨。他用贾谊、白居易的典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最后以夕阳离别的场景收尾,情感深沉,余味悠长。

魅力所在: - 情感真挚:没有华丽辞藻,但字里行间充满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忧虑。 - 善用典故:借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处境,含蓄而深刻。 - 画面感强:结尾的驿桥残照,让人仿佛看到诗人依依不舍的身影。

现代启示: 即使是在古代,人们也面临职场奔波、朋友离散的无奈。这首诗提醒我们珍惜相聚的时光,同时也坦然面对人生的起伏。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