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行㠟峨道中
高霞饮朝气,水木澄空宇。
岚光半欲浮,轻鸥依浅渚。
峰影远近开,次第如展羽。
春溪雨乍收,景色特清举。
好山无数青,历历真可语。
久置尘劳中,烦闷深自苦。
忽得此萧旷,心神淡相取。
耳目引清端,遇物都有主。
一往果情深,何必梦天姥。
岚光半欲浮,轻鸥依浅渚。
峰影远近开,次第如展羽。
春溪雨乍收,景色特清举。
好山无数青,历历真可语。
久置尘劳中,烦闷深自苦。
忽得此萧旷,心神淡相取。
耳目引清端,遇物都有主。
一往果情深,何必梦天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清晨山野的清新画卷,表达了诗人从尘世烦闷中解脱出来的畅快心情。
开篇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朝霞映照山巅,树木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山间雾气若隐若现,白鸥悠闲地停在浅滩上。这些画面共同营造出空灵纯净的意境。
中间六句继续展开画卷:远近山峰依次显现,像展开的鸟羽;春雨刚停的溪边,景色格外清爽;无数青山清晰可见,仿佛能与人对话。这里用"展羽"比喻山势的舒展,用"可语"赋予青山灵性,显得生动有趣。
最后八句转入抒情:诗人说自己长期困于世俗烦恼,突然来到这样开阔的天地,心神顿时平静下来。耳目所及都是清新景致,万物都显得那么和谐。结尾点明主旨——在这样的美景中已足够快乐,何必非要追求传说中的仙境呢?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两种情绪的对比:前半段用"澄""轻""清"等字眼营造的轻盈感,与后半段"尘劳""烦闷"的沉重感形成强烈反差,最终通过自然美景获得心灵治愈。诗人告诉我们:真正的宁静不必远求,就在身边的一山一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