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坐主王检讨先生之南司成四首其二

帝城春思入蘼芜,仙禁衣冠拥客途。
十载青藜悬秘阁,诸生绛帐满留都。
风回采石涛声壮,日上钟山海色孤。
为问群公居守事,向来根本一愁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送别老师王检讨赴任南京国子监(南司成)时所作,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敬重和对国家教育的关切。

前四句写送别场景:京城的春天,蘼芜草生长茂盛,官员们簇拥着王先生启程。王先生曾在皇家图书馆(秘阁)工作十年,如今要去南京(留都)教导众多学子。"青藜"指夜间勤学的灯火,"绛帐"代指讲学的场所,这两个典故赞美老师学识渊博、诲人不倦。

后四句转向想象:南京长江边的采石矶波涛壮阔,钟山上的朝阳映照孤寂海色。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委婉提醒:各位留守京城的官员们,可曾为国家的根本大计(指教育)发过愁?这里用"根本"比喻教育的重要性,暗示教育才是立国之本。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但通过"蘼芜春色""江涛钟山"等意象营造出庄重氛围,在送别中融入对教育事业的思考,展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尊师重教"的价值观。最后的反问尤其发人深省,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