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公桧呈淮南运使金部(颖叔)此桧系鲁侍郎漕淮日手植
淮南庭中有苍桧,仰视团团翠为盖。
直干每容鸾凤栖,盘根深压鲸鳌背。
北风夜作兵阵声,恐取蛟龙斩天外。
呼童出屋为我窥,摩飐清阴月光碎。
问谁植之前蒋公,得地倏经三十载。
不同种杏上青天,正似甘棠有遗爱。
使华今复见公孙,太平事业钟一门。
祖庙⑴冠盖渐尘土,却嗟此桧春长存。
孤高岂忘栽培力,秀发兼承造化恩。
已看枝叶饱霜露,终作栋柱扶乾坤。
新诗编联尽珠玉,光大先烈听篪埙。
更忆丹青妙画手,进入明堂逢(四库本作奉)至尊。
直干每容鸾凤栖,盘根深压鲸鳌背。
北风夜作兵阵声,恐取蛟龙斩天外。
呼童出屋为我窥,摩飐清阴月光碎。
问谁植之前蒋公,得地倏经三十载。
不同种杏上青天,正似甘棠有遗爱。
使华今复见公孙,太平事业钟一门。
祖庙⑴冠盖渐尘土,却嗟此桧春长存。
孤高岂忘栽培力,秀发兼承造化恩。
已看枝叶饱霜露,终作栋柱扶乾坤。
新诗编联尽珠玉,光大先烈听篪埙。
更忆丹青妙画手,进入明堂逢(四库本作奉)至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生长在淮南庭院中的古老桧树,通过赞美树的坚韧与生命力,表达了对先贤功德的敬仰和对家族传承的感慨。
诗的开头用生动的画面感描写桧树:高大挺拔的树干,茂密如伞盖的树冠,连凤凰都愿意栖息在上面,树根深扎地下仿佛能镇住海中的巨兽。夜间北风吹过时,树叶沙沙作响如同战场厮杀声,气势磅礴到似乎能斩杀天上的蛟龙。
诗人特意询问了这棵树的来历,得知是三十年前一位姓蒋的前辈所种。这里用"甘棠遗爱"的典故(周朝召公在甘棠树下办公,后人因怀念他而爱护那棵树),暗示蒋公的德政令人怀念。
接着笔锋转到现实:如今蒋公的后人("公孙"指孙子辈)也来到这里为官,延续着家族的荣耀。诗人感慨时光流逝,先人已逝,唯有这棵桧树依然生机勃勃。树木的成长既得益于人工栽培,也仰仗自然滋养,就像人才的成长需要前辈提携和自身努力。
最后诗人展开美好期待:这棵饱经风霜的桧树终将成为栋梁之材,就像蒋氏家族培养的人才必将成为国家支柱。他建议把赞美桧树的诗篇编撰成册,让后人传颂先辈功绩,还提到可以请画家把桧树画下来献给皇帝,让这份精神象征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全诗通过"树-人-家国"的递进关系,以树喻人,歌颂了坚毅品格和世代传承的价值,把自然景物、人文情怀和政治理想巧妙融合。语言既有"月光碎"这样的细腻描写,又有"斩天外"的大气想象,刚柔并济,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