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的话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长久、最真诚的。
前两句"不可得而久,其惟父母乎"意思是:这世上很难找到长久不变的东西,除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就像我们长大后会发现很多东西都会变,但父母永远把我们当孩子疼爱。
后两句"谆谆爱日语,杨氏岂欺予"说的是:父母那些反复叮嘱的关心话,作者(姓杨)觉得这绝不是骗人的空话。这里的"谆谆"形容父母不厌其烦地唠叨,虽然孩子可能觉得烦,但都是爱的表现。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点是:它用最朴实的语言说出了我们都经历过的事——小时候嫌父母啰嗦,长大后才懂那是爱的表现。诗人用"杨氏"自称,就像在和我们聊天一样亲切,让读者自然联想到自己和父母的相处时光。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把"父母之爱"这个老话题写出了新意:不是直接歌颂父母多伟大,而是通过"唠叨"这个生活细节,让我们自己体会到藏在琐碎日常里的深情。
林同
(?—1276)宋福州福清人,字子真,号空斋处士。林公遇子。深于诗。以世泽授官,弃不仕。元兵至福州,福建招抚使刘仝子即其家置忠义局,招募义兵。元兵至城下,仝子遁,同啮指血书壁,誓守忠义,寻被执,不屈而死。有《孝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