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黄河
徐州河声吞吐里,千家围住河堤底。
堤东一塔出高寒,影插黄河半天水。
我向徐州问官渡,棹上河声上流处。
是时北风刮河堤,芒砀山色迷东西。
欲雪未雪天云低,惊沙拂水马鬣齐。
立马满船风里嘶,驿程更指荒村口。
驻马河边一回首,符离迢递接彭城,只隔江南数行柳。
逢人借问荆山河,春水未上桥不波。
挥手去矣吾颜酡,大河以北春风多。
堤东一塔出高寒,影插黄河半天水。
我向徐州问官渡,棹上河声上流处。
是时北风刮河堤,芒砀山色迷东西。
欲雪未雪天云低,惊沙拂水马鬣齐。
立马满船风里嘶,驿程更指荒村口。
驻马河边一回首,符离迢递接彭城,只隔江南数行柳。
逢人借问荆山河,春水未上桥不波。
挥手去矣吾颜酡,大河以北春风多。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徐州渡黄河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壮阔与苍凉的意境。
开头四句写黄河的磅礴气势:徐州段的黄河水声轰鸣,仿佛在吞吐天地,千家万户的房屋紧挨着河堤而建。河堤东边一座高塔直插云霄,塔影倒映在黄河水中,仿佛把天空都劈成了两半。这里用"高寒"形容塔的高耸,用"影插"表现塔影的力度,画面感极强。
中间八句写渡河时的情景:作者打听官渡的位置,划船逆流而上。此时北风呼啸,刮得河堤震颤,远处的芒砀山在风中若隐若现。天色阴沉像要下雪,河面被风掀起细沙,马鬃也被吹得笔直。作者勒马停船,听到满船都是风声和马嘶声,驿站的路指向远处的荒村。这些描写生动再现了渡河时的艰难,北风、惊沙、马嘶等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六句抒发感慨:作者驻马河边回望来路,符离到彭城的路途遥远,中间只隔着几行柳树。向路人打听荆山河的情况,得知春水未涨,桥下没有波澜。挥手告别时作者脸色泛红(可能是被风吹的),想到大河以北已是春风浩荡。结尾的"春风多"与前面的"北风"形成对比,暗示着渡过黄河后的新气象。
全诗以雄浑的笔触勾勒出黄河的壮阔,又通过风声、马嘶等细节渲染渡河的艰辛,最后以春风作结,寄托着对未来的期待。语言质朴有力,写景抒情浑然一体,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时的豪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