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一章示诸童子

读书无源委,有如断港流。
濡润涔蹄间,不能溉田畴。
骄阳涸原泽,□有点滴不?
苟能探其要,河汉当清秋。
倒注屈千里,中有万斛舟。
六籍开其源,群史决其沟。
精华吸百氏,下逮骚人俦。
元元复本本,千载穷冥搜。
以此负文雄,气盛言毕浮。
奈何未学徒,颠倒不自尤。
童丱发未燥,猥以词赋投。
讹音复舛韵,鷇壳声啾啾。
小年资弄舌,学语成咿嚘。
问以经史事,茫然张两眸。
俗学吁可嗟,举世多谬悠。
古人通亡书,三箧探诸喉。
吾歌为此诗,非敢相嘲咻。
持告尔小子,庶以鉴前修。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批评了当时浮于表面的学习风气,并指出真正读书的方法。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中有万斛舟")用农田灌溉作比喻:零散读书就像用牛蹄印里的积水浇田,太阳一晒就干涸;系统学习则像引入长江黄河,不仅能滋润大地,还能通行大船。说明碎片化学习无用,系统化学习才能有大收获。

第二部分("六籍开其源"到"茫然张两眸")具体指出正确学习方法:要以儒家经典(六籍)为根基,历史著作(群史)为辅助,吸收诸子百家精华,包括屈原等文人的优秀作品。但现实中很多年轻人("童丱"指孩童)还没打好基础就急着写诗作文,结果像幼鸟乱叫,问到经典知识就两眼发直。

第三部分(最后十句)是劝诫:作者说自己写这首诗不是嘲笑,而是用古人(指西汉张安世能背诵遗失的三箱书)为榜样,告诫年轻人要扎实学习经典著作。

全诗魅力在于:
1. 比喻贴切:把学习比作灌溉,浅学无用而深学有益,形象易懂
2. 对比强烈:系统学习与浮躁学风的对比,古人功底与当时年轻人的对比
3. 现实意义:批评的"跳过基础直接创作"现象,在今天刷短视频、追求速成的时代依然有警示作用

核心思想是:真正的学问需要从经典出发,建立完整知识体系,而不是急于表现或追求零碎知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