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阴阳交替、日月运行的宇宙规律,以及自然现象与时间流转的关系。全诗用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动态平衡,语言简洁却充满哲理。
前四句讲日月运行:太阳(阳刚)散发光辉,月亮(阴凝)反射阳光。金色的月亮(金魄)追随着太阳(火乌)的轨迹,月相盈亏(朒朓)的变化展现出天体运行的规律。这里用"进退"形容月相变化,把抽象的天文现象写得像有生命一般。
五六句转向自然现象:天地之气引发壮观的潮汐,而微小的昆虫(介虫)也遵循着自然法则。诗人通过"潮海壮"与"介虫小"的对比,展现大自然既宏大又精微的和谐统一。
最后两句用空间方位对应时间变化:南北对应水火(坎离),东西对应昼夜(昏晓)。这揭示了宇宙中空间与时间的深刻联系——不同方位不仅代表地理位置,还暗含阴阳转换的时间概念。
全诗精髓在于:用日常可见的日月、潮汐、昆虫等意象,揭示天地间永恒运行的规律。诗人将深奥的宇宙观转化为具象画面,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动态平衡之美。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万物皆有理"的洞见——从浩瀚海洋到微小昆虫,都遵循着同样的自然法则。
李复
宋京兆府长安人,字履中,世称潏水先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尝师张载。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累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使,以议边事不合罢。金兵入关中,起知秦州,空城无兵,遂遇害。有《潏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