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舟中述怀

凌冬辞乡邑,盛夏滞京师。
戒途理舟楫,行行赴郊圻。
水宿淹宵晨,我思如渴饥。
江流汩滔天,逆浪愆还期。
况及陶嘉节,怅焉念旧畿。
游子自有怀,明发心不怡。
哀哀我二人,何由见容仪。
揆辰双讳届,旬日乃于兹。
沿流撷芳芷,欲荐不能持。
弥恨亘终天,悠悠当告谁。
怀禄既不逮,浮名空尔为。
誓将理素业,馌饷耕东菑。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游子在端午节时漂泊在外、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复杂心情。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时间与空间的矛盾
诗人冬天离开家乡,夏天还困在京城("凌冬辞乡邑,盛夏滞京师"),这种时间跨度暗示漂泊之久。端午节本是团聚的日子,他却只能在船上看着滔天江水("江流汩滔天"),连回家日期都被风浪耽误,这种物理距离强化了孤独感。

2. 双重思念的煎熬
诗中透露一个细节:最近是父母去世的忌日("揆辰双讳届")。他想采摘香草(芳芷)祭奠,却因漂泊在外无法做到。这种"欲荐不能持"的无力感,比单纯的思乡更痛彻心扉。

3. 对人生的反思
最后几句是全诗的思想升华:他意识到追求功名("怀禄""浮名")却失去尽孝的机会,决定回归朴素生活("誓将理素业"),像普通农夫一样耕田送饭("馌饷耕东菑"),这其实是对传统"忠孝难两全"的深刻反省。

现代启示
这首诗像一面镜子,照出当代人同样面临的困境:在外打拼与亲情陪伴的矛盾,物质追求与精神慰藉的失衡。那个在船上望着江水发呆的游子,何尝不是今天因工作不能回家过节的我们?诗中"弥恨亘终天"的遗憾,提醒我们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