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酒歌

安得镜湖分一曲,宁可不受千钟禄。
百年三万六千场,认取醉乡去路熟。
猖狂莫学少年时,身心早已偃鼓旗。
速营糟丘防老境,无行不与酒相随。
忘形孰主又孰客,江上清风山间月。
把杯对影又即吾,我与风月难一阙。
兴来更涉小小园,壶中胜赏真有天。
酒池不怕深似海,探春日日掉𦨻舡。
愁肠任待纷千缕,一醉不知手欲舞。
转悲成欢瞬息间,功用神圣捷如许。
困来不管玉颓山,只恐朝酲欲析难。
凭虚直向昆崙上,坐看惊涛飞去帆(同上书页九七)。

现代解析

这首诗《和酒歌》通篇都在讲一个主题:喝酒的快乐和人生感悟。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用酒换官位
开头就说"宁可不要高官厚禄,也要分一块镜湖来喝酒",直接把喝酒的价值放在功名利禄之上。诗人认为人生短暂(百年三万六千天),与其追求世俗成功,不如熟悉去"醉乡"的路——这里把醉酒比作一个美好的国度。

2. 中年人的喝酒哲学
中间部分说"别像年轻人那样疯喝",说明诗人年纪大了,身体扛不住激烈饮酒。但他依然要"建个酒糟山防老",坚持与酒相伴。这里用幽默的方式说:就算老了也要继续喝。

3. 喝酒的奇妙体验
描写喝酒后的超脱感:分不清主客界限,与清风明月共饮,举杯对影成三人。这种微醺状态让他感觉与自然融为一体,连忧愁都变成了快乐("转悲成欢"只需要一瞬)。

4. 放纵与担忧
最后既写尽情畅饮的豪迈("酒池似海也不怕"),也诚实地说出醉酒后的困扰:早上宿醉头疼,身体像玉山崩塌。但即使这样,他幻想能飞到昆仑山顶,继续看风景喝酒。

全诗用夸张幽默的笔法,把爱酒人的矛盾心理写得活灵活现:既享受喝酒的自由快乐,又不得不面对身体的限制。诗人通过喝酒这件事,其实是在表达一种人生态度——在短暂的人生中,找到让自己真正快乐的方式,哪怕要付出些代价。

赵希逢

赵希逢(生卒年不详)一作希蓬,宋宗室,太祖四子秦王德芳八世孙。理宗淳祐间,以从事郎为汀州司理。与华岳诗词酬唱往来,有《华赵二先生南征录》今不传。词见《诗渊》第二十五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