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赴黔西

罗甸西游影倍孤,乱猿啼入赠行图。
边城事少馀诗兴,幕府花开散酒徒。
北雁久迟乡信到,南霜偏著客髯枯。
封侯不是书生事,投笔无端笑渡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书生送别友人前往黔西(今贵州一带)时的复杂心情。全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孤寂与文人的无奈。

首联"罗甸西游影倍孤,乱猿啼入赠行图"用孤独的身影和凄厉的猿声,勾勒出友人西行的荒凉景象。"影倍孤"三字特别传神,既写友人形单影只,也暗含送别者的不舍。

颔联"边城事少馀诗兴,幕府花开散酒徒"看似写边城清闲、花开酒宴的闲适,实则暗含无奈——在边疆,文人只能靠写诗饮酒打发时光。"散酒徒"三字透露出壮志难酬的落寞。

颈联"北雁久迟乡信到,南霜偏著客髯枯"用大雁迟来、寒霜染白胡须的意象,道出久居异乡的艰辛。特别是"客髯枯"这个细节,生动表现了漂泊在外的憔悴。

尾联"封侯不是书生事,投笔无端笑渡泸"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自嘲书生本就不该幻想建功立业,可笑自己还曾想效仿班超"投笔从戎"。一个"笑"字,包含着多少辛酸与醒悟。

整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真实展现了古代文人的两难处境:既怀有报国之志,又清醒认识到书生在边塞的无力感。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把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写得入木三分,让今天的读者依然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惆怅。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