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上南北长期战争的残酷现实,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前两句"百年南北战尘昏,只指长淮作塞垣"说的是:百年来南北之间的战争不断,硝烟弥漫,人们只能把淮河当作防御的边界线。这里用"战尘昏"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混乱和持久,"长淮作塞垣"则突出了淮河作为军事分界线的重要地位。
后两句"今日清河河上水,天教洗眼看中原"意思是:如今清河的水流清澈,好像是上天特意安排,要洗净人们的眼睛,让大家看清中原大地的真实面貌。这里的"洗眼"用得很妙,既指河水清澈能洗净眼睛,也暗喻要擦亮眼睛看清和平的可贵。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将过去的战乱与现在的和平景象形成鲜明对照。诗人借清澈的河水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赞美,也隐含着对战争的反思。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让读者能感受到从战火纷飞到河清海晏的转变,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
陈孚
陈孚(1259 — 1309)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