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萧瑟的旅途场景。
开头两句"淮水东流古宿迁,荒郊千里绝人烟"直接勾勒出一幅荒芜的画面:古老的宿迁城边,淮河水默默东流,方圆千里都是无人居住的荒野。这里用"绝人烟"三个字特别突出了环境的孤寂。
后两句"征衣不脱夜无寐,舟在西风乱荻边"则转向描写旅人的状态:穿着远行的衣服辗转难眠,小船停泊在秋风吹拂的芦苇丛边。"征衣不脱"说明旅途匆忙,"夜无寐"暗示心事重重,而"西风乱荻"的意象更增添了凄凉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将旅途的孤寂、疲惫和苍凉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环境描写和细节刻画,让读者自然感受到漂泊在外的愁绪。特别是最后"西风乱荻"的画面,既写实又富有诗意,让人仿佛能听到风吹芦苇的沙沙声,看到小船在风中轻轻摇晃的情景。
陈孚
陈孚(1259 — 1309)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