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半塘寺润公房顾叔明所画松壁

顾君叔明善写松,妙趣直与韦偃同。
片缣幅纸不易得,人争一睹清双瞳。
玉岩上人即粲可,早跻十地成全功。
禅房素壁耀霜雪,绘画未许来庸工。
叔明对此役意匠,捉笔跳叫声摩空。
须臾貌作老蛟影,毫端瞥若回腥风。
隔座时疑翠涛响,钩帘日讶玄云封。
宿鹤已去落花尽,庭前细雨春濛濛。
老夫寻幽适相过,览之便觉心神融。
酒酣信手为长句,醒愧涴花溪上翁。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去半塘寺游玩,看到禅房墙壁上顾叔明画的松树,被深深打动的故事。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前四句):
诗人先夸顾叔明画松树特别厉害,水平堪比唐代画松大师韦偃。他的画作很珍贵,大家都争着看,看得眼睛都发亮。这里用"清双瞳"形容人们瞪大眼睛欣赏的样子,很生动。

第二部分(中间十二句):
详细描写顾叔明作画的过程和效果。说玉岩上人(寺庙高僧)的禅房白墙像霜雪一样干净,不让普通画工糟蹋。顾叔明在这里灵感爆发,拿着笔激动得又叫又跳(这个描写特别有趣)。很快画出一条像老蛟龙般的松树,笔尖仿佛带着腥风(形容画得很有气势)。画得太逼真了,让人感觉能听到松涛声,看到乌云密布。最后用"宿鹤已去落花尽"营造出一种空灵禅意,细雨蒙蒙的庭院更添意境。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
诗人说自己正好来游玩,看到这幅画感觉心灵都被净化了。趁着酒兴随手写下这首诗,酒醒后反而觉得不好意思,觉得自己比不上杜甫这样的诗人(涴花溪上翁指杜甫)。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记录了一次艺术创作过程,像"捉笔跳叫"这样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2. 通过"隔座时疑翠涛响"这样的句子,展现了艺术品逼真到让人产生错觉的魔力。
3. 最后诗人谦虚的自嘲,让整首诗更有真实感和人情味。
4. 全诗既有对艺术的赞美,又融入了禅意和自然景观,层次很丰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