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鸠声
抢榆那识鹏程远。
瞳瞳祇余朱眼。
万里培风,千寻择木,未解昂头宵汉。
营巢自懒。
听传语阴晴,舌端多谩。
绣羽华冠,一般文采最堪叹。
纱窗午阴思倦。
画帘开又掩。
人在天半。
驿柳沉烟,园花病雨,谁暖谁寒怎判。
屏边枕畔。
正好梦来时,数声惊断。
却比流莺,更无情万万。
瞳瞳祇余朱眼。
万里培风,千寻择木,未解昂头宵汉。
营巢自懒。
听传语阴晴,舌端多谩。
绣羽华冠,一般文采最堪叹。
纱窗午阴思倦。
画帘开又掩。
人在天半。
驿柳沉烟,园花病雨,谁暖谁寒怎判。
屏边枕畔。
正好梦来时,数声惊断。
却比流莺,更无情万万。
现代解析
这首词用一只鸠鸟的形象,暗讽了那些目光短浅、安于现状的人。全词分为上下两片,通过对比和反讽的手法展开。
上片写鸠鸟的狭隘眼界:开头用"抢榆"(抢着吃榆树籽)和"鹏程万里"的典故对比,说鸠鸟根本不懂远大志向,眼睛只盯着眼前利益。"传语阴晴"指鸠鸟号称能预报天气(古人认为斑鸠叫能预兆晴雨),但其实是信口胡说。最后说它虽然羽毛华丽,却只是虚有其表。
下片转到人的视角:午后困倦时,窗外鸠鸟的叫声打断了美梦。通过"驿柳沉烟""园花病雨"的朦胧景象,表现人内心的烦闷。最后说鸠鸟比黄莺更讨厌——黄莺叫声至少悦耳,而鸠鸟的叫声不仅吵醒人,还预示着不可靠的天气变化,双倍惹人厌。
全词妙在借物喻人:表面写讨厌的鸠鸟,实际讽刺那些胸无大志、只会耍嘴皮子、外表光鲜却毫无真才实学的人。特别是"舌端多谩"(满嘴谎言)、"文采堪叹"(徒有虚名)等句,分明是在批评现实中的某些人物。最后"惊断好梦"的描写,更暗示这类人的言行常常破坏他人的理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