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一半儿 虎丘》描绘了苏州虎丘一带的热闹景象,通过几个标志性地点串联起古代市井生活的鲜活画面。
前三句用三个景点勾勒出不同场景:生公台上人们扎着茶巾斗茶比试,短簿祠前摆满酒桌宴饮作乐,真娘墓旁舞女们翩翩起舞扬起尘土。这三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快速切换出虎丘的市井百态——有文人雅士的茶艺较量,有普通百姓的饮酒作乐,也有歌舞娱乐的热闹场面。
最妙的是最后两句"款游人,一半儿樱桃一半儿笋",用两种时令食物巧妙点题。樱桃代表春末夏初的鲜甜,笋象征初春的清新,既暗示游玩季节,更以"一半儿"的俏皮口吻,道出游人如织的盛况——到处都是尝鲜的游客,整个虎丘仿佛被分成了两半,一半人在品樱桃,一半人在尝嫩笋。
全诗就像一幅动态的民俗画卷,没有直接抒情,却通过生动的场景白描,让读者仿佛能闻到茶香酒气、看到舞袖翻飞、尝到时令鲜味,感受到那个时代虎丘特有的烟火气与生命力。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