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关驿对月
浅山曳轻云,茂林郁深碧。
夜气凉如水,当窗迎皓魄。
露华洗空氛,清晖流几席。
已欣鸟道脱,尚恨怨楼隔。
抱影独寤寐,衔恩感今昔。
天宇本自宽,人生胡自窄。
万里游亦奇,百城临且适。
当剧即程书,乘闲亦振屐。
悠然如在林,孤臣何局蹐。
夜气凉如水,当窗迎皓魄。
露华洗空氛,清晖流几席。
已欣鸟道脱,尚恨怨楼隔。
抱影独寤寐,衔恩感今昔。
天宇本自宽,人生胡自窄。
万里游亦奇,百城临且适。
当剧即程书,乘闲亦振屐。
悠然如在林,孤臣何局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白水关驿站夜晚赏月的场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心独白,展现了孤独与豁达交织的复杂情感。
前四句用简洁的画面感勾勒出夜景:小山拖着薄云,茂密的树林在月光下显得幽深。夜晚的空气像水一样凉,诗人坐在窗前迎接皎洁的月亮。这里用"皓魄"(月亮)和"露华"(露水)营造出清澈透明的夜晚氛围。
中间部分开始转向内心感受。诗人虽然庆幸自己脱离了危险的山路("鸟道"指险峻山路),却仍为与家乡的楼阁相隔而遗憾。抱着自己的影子独自醒卧,既感念现在的恩遇,又怀念过去。这里"孤臣"二字点明了诗人可能是远离朝廷的官员身份。
最后六句突然转折,展现出豁达的一面:天空本来就很宽广,何必把自己的人生过得狭窄?远游万里是难得的体验,走过百座城池也自得其乐。该办公时就处理文书("程书"指公务),得闲时也能穿着木屐散步。最后两句最妙:虽然此刻悠然自得仿佛隐居山林,但作为孤臣(被疏远的臣子),心里终究难免忐忑不安。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真实展现了古代官员的矛盾心理: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又有仕途漂泊的孤独;既想保持豁达心态,又难掩政治处境中的不安。月亮在这里既是美景,也成了照见内心的镜子,让读者看到古代文人面对逆境时那种既无奈又试图自我开解的典型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