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梅花已残永兴寺绿萼二株正盛开

春风十日怒于虎,香雪纷纷落成土。
我来恨与花愆期,懒逐闲云入花坞。
一笑逢此萼绿华,冷寺空庭相媚妩。
林端初日开烟霏,皓曜鲜妍世希睹。
花虽无言酬以意,为待幽人来作主。
幽人与世实寡营,捷足纤儿每工侮。
目成色授不嫌迟,却月临风更须谱。
空香入磬韵微茫,枝格横苔影交午。
为花不惜三日留,隔竹一声啼翠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错过梅花盛开期,却在永兴寺意外遇见两株盛放绿萼梅的惊喜。全诗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花之间微妙的共鸣。

开篇用"春风十日怒于虎"的夸张比喻,形容春风狂暴摧落梅花,为下文"恨与花愆期"埋下伏笔。作者遗憾错过花期,却意外在冷清的寺院遇见两株盛放的绿萼梅,这种"柳暗花明"的转折充满戏剧性。

中间部分用电影镜头般的语言:晨光穿透林间薄雾,照亮罕见的美景。诗人赋予梅花灵性,说它"无言酬以意",仿佛专为等待知音而开。这里暗含诗人以"幽人"自比,表达自己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孤高情怀。

后段转入更深层的互动:梅花的幽香与寺院的磬声交融,斑驳的树影与青苔相映成趣。诗人愿为花停留三日,结尾"隔竹一声啼翠羽"的鸟鸣,为静谧的画面注入生机,余韵悠长。

全诗妙在将赏花体验写成一场不期而遇的知音之会,寺院的环境强化了这种超脱世俗的意境。诗人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意外邂逅的惊喜和宁静中的愉悦。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