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堂道中

山势围黄鹄,书堂望愈孤。
行幐逐禅侣,荷筱问樵夫。
鸟道扪参井,人烟倏有无。
入云钟梵近,失喜一相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间书堂附近漫步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意境。

首联"山势围黄鹄,书堂望愈孤"用山势环绕着黄鹄(可能指山名或鸟)的画面,衬托出书堂的孤高。就像被群山环抱的一只鹤,书堂显得格外清幽独立。

中间两联通过四个生动的画面展现山行见闻:
1. "行幐逐禅侣":背着行囊追随僧人的脚步
2. "荷筱问樵夫":扛着竹竿向砍柴人问路
3. "鸟道扪参井":在险峻如鸟道的山路上仿佛能摸到星辰(参井是星宿名)
4. "人烟倏有无":远处村落炊烟时隐时现

这些画面像电影镜头般切换,既有与僧侣、樵夫的互动,又有对险峻山路和远处村落的观察,展现了山行的真实体验。

尾联"入云钟梵近,失喜一相呼"最有意境:当云雾中传来寺庙钟声时,作者惊喜地与同行者互相呼唤。这个瞬间捕捉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感,钟声既是实写,也象征着心灵的顿悟。

全诗妙在:
1. 用"孤、逐、问、扪"等动词让静态山水活起来
2. "鸟道"写险,"人烟"写远,形成空间张力
3. 结尾的钟声与欢呼声,让整首诗在空灵中落地,余韵悠长

就像我们爬山时,越往高处越觉孤独,但遇到同路人、听见远处声响时,又会涌起莫名的喜悦。诗人把这种微妙的登山体验,用简练的文字定格成了永恒的画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