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台游可翁命周生太霞校刻五经傍住因得驻五华精舍晨夕晤语遂有此赠

早从芳润嗽馀津,理窟年来近道真。
瑟舍由求铿尔对,业同祖谢响然臻(陶诗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
悬金吕览言空诩,锲石中郎迹未陈。
白首无闻吾独老,昭昭何用解祥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周太霞的赠诗,主要表达了对学问传承的感慨和对自身年老的无奈。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学问传承的欣慰(前四句):
开头用"芳润嗽馀津"比喻从前辈那里汲取学问精华,说自己近年来对真理的追求越来越接近本质。"瑟舍由求铿尔对"用琴瑟和鸣比喻与周太霞的学术交流很投契,就像孔子弟子们互相切磋一样。提到陶渊明的诗和周太霞传承孔子学问,说明这种学术交流很有价值。

2. 对学术著作的反思(中间两句):
用吕不韦悬赏修改《吕氏春秋》的典故,说光靠金钱奖励并不能真正留下传世之作。又用蔡邕刻写石经的典故,暗示真正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往往难以完整保存。这两句流露出对学问传承不易的感慨。

3. 年老无成的自嘲(最后两句):
作者自叹头发都白了却没什么成就,像自己这样默默无闻的人,就算有麒麟这样的祥瑞出现(比喻周太霞这样的才俊),也解释不清其中深意了。这里既有对周太霞的赞赏,也带着几分自嘲和无奈。

全诗通过早晨在五华精舍与周太霞交流学问的日常场景,引申出对学术传承、著作价值和人生成就的深刻思考。语言上善用典故但不过分艰深,感情真挚而含蓄,既有对后辈的欣赏,也流露出老年文人的典型心境。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