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杂诗 其二
手披书万函,心游天八极。
掩卷辄健忘,开编疑旧识。
束发受六经,如石铭胸臆。
儒冠来误人,草草事涂饰。
岁月坐销磨,性灵半薄蚀。
恨不化蠹鱼,神仙字三食。
扪心悔已迟,名者学之贼。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作者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人生、学问的一些深入思考和感慨。我们来逐句解析:
1. 中年多哀乐,顿失强记力:中年时期,人的情绪起伏很大,喜悦和悲伤都容易感受到。而且,到了中年,记忆力开始衰退,记不住太多东西了。
2. 手披书万函,心游天八极:尽管手里的书很多(这里用“万函”形容书很多),但是心里还是可以畅游到很远的地方(“心游天八极”比喻心灵的自由飞翔)。这里是在说虽然有更多的书可以读,但心灵的自由空间依然很大。
3. 掩卷辄健忘,开编疑旧识:当合上书本的时候,记忆好像又变得健忘,打开书本的时候,感觉书上的内容好像以前就已经见过(“旧识”)。这是在表达虽然读了很多书,但真正记住的并不多,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4. 束发受六经,如石铭胸臆:小时候接受儒家经典教育,就像石头刻在心里一样(“铭胸臆”)。这里是在说小时候接受的儒家教育已经深深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儒冠来误人,草草事涂饰:儒家学者的帽子虽然看起来很晃眼,但实际上可能误人子弟,还让人敷衍了事(“涂饰”是说表面功夫)。这表达了作者对儒家教育的一些不满和批评。
6. 岁月坐销磨,性灵半薄蚀: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无情地消磨了人们的精神与心灵(“性灵”指人的精神和心灵)。这里在说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精神和心灵都会受到一定的损伤。
7. 恨不化蠹鱼,神仙字三食:作者希望自己能像蠹鱼一样,只吃书本上的文字(“蠹鱼”是指蛀书虫),甚至能够像神仙一样,吃下三两片文字(“字三食”是形容吃得很少,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对读书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以及希望能够像神仙一样沉浸在书中。
8. 扪心悔已迟,名者学之贼:反思自己内心,觉得已经太晚了,后悔没有早点认识到那些所谓的“名利”(“名者”指名利)其实是学习路上的大敌(“贼”字在这里有阻碍的意思)。这里是在提醒人们不要被名利所迷惑,要保持纯真的学习态度。
整首诗通过作者个人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人生、学问、名利的看法和感慨,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