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春日登北高峰的所见所感,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开头两句"閒处春光淡,逢僧共采蒿"写得很接地气。说的是在悠闲的春日里,春光并不浓烈,偶遇一位僧人一起采摘野菜。这里用"淡"字形容春光,显得别致,暗示这是早春时节,也透露出作者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写登山的过程和感受。"曲盘山磴险"说山路蜿蜒险峻,"直上塔峰高"写一鼓作气登上高峰。这两句对仗工整,通过"曲盘"和"直上"的对比,生动展现了登山的艰辛与快意。"风露侵衣冷"写山顶的寒冷,"江湖送眼豪"则写登高望远的豪迈。一冷一热,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近年无隐者,空负数株桃"最有深意。表面是说如今山中已无隐士,辜负了盛开的桃花。实际上是在感叹时代变迁,真正的隐士精神已经消失,只剩下徒有其表的桃花。这种感慨既含蓄又深刻,让整首诗在写景之余,又多了一层对现实的思考。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从闲适的采蒿,到艰辛的登山,再到登顶后的感慨,层层递进,最后落脚在对隐逸文化的怀念上,读来令人回味。诗人用最普通的登山经历,写出了对人生、对时代的深刻感悟,这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徐集孙
徐集孙,字义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理宗时尝在临安作过小官(《休日招李山房杜北山访渭滨秋浦于孤山》“不枉微官客日边”),退居后名其居室为竹所。有《竹所吟稿》。事见《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徐集孙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