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寒中的南园景象,暗含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前两句写许氏南园绵延十里,本该是赏梅的好时节,却因春寒而让人犹豫不前。"嗟跎"二字透露出对美好时光被耽误的惋惜。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劝告路过的行人:若你回头再看这梅花,请别用寻常醉眼随意看待。这里的"醉眼"暗指世人惯常的、不够珍视的态度。全诗通过"春寒"与"梅开"的对比,提醒人们要用心体会生活中迟来的美好,不要因为环境的艰难或习以为常就忽视珍贵的事物。诗人用简单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深刻的生活哲理——有些美好需要耐心等待,更需要清醒的心灵去发现。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