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无用上人)游览中条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佛门清净的向往。
首联“迢递中条寺,秋寻忘险途”写中条山的寺庙遥远,但秋日寻访时,险峻的山路都被抛在脑后,暗示僧人一心向佛,不畏艰难。
颔联“屐踪临水有,锡影入云无”用对比手法:僧人的木屐脚印留在水边清晰可见,而他的锡杖(僧人法器)影子却隐入云端,似有似无。这一实一虚的描写,既展现僧人云游的踪迹,又烘托出超脱尘世的意境。
颈联“像阁分秦树,经窗见舜都”写寺庙的景象:佛阁高耸,仿佛分隔了秦地的树木;从经堂的窗口远眺,能望见传说中舜帝的都城。这里将现实景物与历史传说结合,增添神秘感。
尾联“我曾题壁处,闲看想踟蹰”是诗人的感慨:他曾在寺庙墙壁题诗,如今回想起来,不禁驻足沉思。这一句既呼应前文,又流露对过往的怀念,以及对佛门清净的向往。
全诗语言简练,通过山水、寺庙的描写,展现僧人云游的洒脱,同时隐含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追求。虚实结合的写法,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具体景象,又能体会悠远的禅意。
魏野
(960—1020)陕州陕县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