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泰山时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语言生动,画面感极强。
首联"岱岳嶙峋插太空,抠衣拄杖入云中"直接展现泰山高耸入云的雄伟姿态。"嶙峋"形容山势陡峭险峻,"插太空"夸张地表现泰山直插云霄的气势。后句写诗人自己撩起衣袍、拄着拐杖攀登,仿佛要走进云层里,让读者感受到攀登的艰辛和决心。
颔联"五松树老龙鳞坼,三观峰高鸟道通"通过两个具体景物展现泰山的历史感和险峻。"五松树"的树皮像龙鳞一样开裂,显示其古老;"三观峰"高得只有飞鸟能通过,突出山势险要。
颈联"势逼星垣分宇宙,青连齐鲁失龟蒙"继续写泰山的高大。前句说泰山高得好像要逼近天上的星辰,把天地都分开了;后句说站在山顶远眺,齐鲁大地的青色连成一片,连龟山、蒙山这样的小山都看不见了。
尾联"只缘捧日丹霄上,早望扶桑碧海东"转入抒情。诗人说自己登上山顶是为了"捧日"(接近太阳),在云霄之上早早地就能看到东海日出的美景。"扶桑"是传说中太阳升起的神树,这里代指东方。
全诗通过夸张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既展现了泰山的雄伟壮观,又表达了诗人勇攀高峰、追求光明的精神。诗中"抠衣拄杖"的细节和"捧日"的想象尤其传神,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攀登的艰辛和登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