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梅花韵

生爱梅兄是淡交,每相逢处更吟嘲。
暗香疏影名千古,冷艳孤光雪几梢。
东阁诗才犹腹稿,西湖人物尚衡茅。
风前有恨曾知否,不得随泥上燕巢。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洁品格的喜爱和向往。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首联“生爱梅兄是淡交,每相逢处更吟嘲。” 诗人开门见山,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将梅花比作“淡交”的朋友,每次相遇都要吟诗作赋,互相调侃。这里的“淡交”并非指感情淡薄,而是指君子之交淡如水,体现了诗人与梅花之间纯洁高尚的情谊。

颔联“暗香疏影名千古,冷艳孤光雪几梢。” 诗人用“暗香疏影”和“冷艳孤光”两个意象,描绘了梅花清幽淡雅的香气和疏朗有致的姿态,以及它在冰雪中傲然绽放的孤高气质。这两句诗化用了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高洁品格。

颈联“东阁诗才犹腹稿,西湖人物尚衡茅。” 诗人借用典故,表达了对梅花精神的向往。“东阁诗才”指的是南朝诗人何逊,他曾在东阁赏梅作诗;“西湖人物”指的是林逋,他隐居西湖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诗人以这两位爱梅之人为榜样,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尾联“风前有恨曾知否,不得随泥上燕巢。” 诗人笔锋一转,表达了一丝遗憾之情。梅花虽然高洁,但终究无法像燕子一样,在春风中自由飞翔,筑巢安居。这或许也暗喻了诗人自己虽然向往隐逸生活,但终究无法完全脱离尘世的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梅花外在美的描绘,也有对其内在精神的赞美,更有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咏梅佳作。

易士达

易士达,又署寓言、涉趣(《全芳备祖》前集卷一)、幼学(《全芳备祖》后集卷一一)。有《松菊寓言》(《诗渊》),已佚。易士达诗,据《全芳备祖》、《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