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仙气的桐君山景象,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感慨。
首联“桐君丹室在,天下几人閒”直接点题:桐君(传说中隐居此山的仙人)的炼丹房还在,但天下能有几人真正放下世俗、享受清闲?这里用反问语气,暗示世人大多被名利所困,难得清静。
颔联“碧濑长归海,清风独满山”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碧绿的溪水终将流入大海(象征时间流逝),而清风却独自充盈山间(象征永恒的宁静)。一“归”一“满”,形成自然与永恒的对照。
颈联“花开游子路,云泊野僧关”通过两组意象对比:路上有漂泊的游子(象征世俗奔波),山间却有停驻的野僧(象征超脱);花开的热闹属于过客,云朵的停泊属于修行者。暗喻两种人生选择。
尾联“叹息钟声内,仙禽自去还”最有意境:在寺庙钟声的余韵里(象征时间流逝或警醒),诗人发出叹息,而仙禽(白鹤等)却自由来去,不受拘束。这里的“仙禽”既是实景,也暗指像桐君那样的隐士,与首句呼应。
全诗的精髓在于:用山水、花鸟、钟声等平常景物,构建出一个超越世俗的隐逸世界。诗人表面上写景,实则通过“游子”与“野僧”、“叹息”与“仙禽”的对比,表达了对逍遥境界的羡慕,以及对自己(或世人)无法摆脱尘世羁绊的无奈。语言清新自然,但每个意象都暗含深意,需要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