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九日)时的闲适心境,没有刻意追求热闹,反而在平淡中找到了自在。
开头两句说:重阳节自古就有,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天下有谁能像我这么悠闲呢?这里透着一丝小得意,暗示自己超脱了世俗的忙碌。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这份悠闲:家里没酒没花招待客人,正好省去应酬;天气不刮风不下雨,连登山都免了。戴着乌纱帽站在秋高气爽的郊外,看夕阳照在疏落的篱笆上,兴致就在这样简单的景色里。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别人可能觉得我小气古板(悭顽),但我独自写首诗应景就够了,随便他们怎么看待这阴晴不定的天气(云物)。这里其实是用天气比喻别人的眼光,表达"你们热闹你们的,我自得其乐"的态度。
全诗妙在把传统节日过出了新意——不凑热闹、不跟风俗,在别人忙着登高聚会时,反而在寻常景物中找到宁静的快乐。这种"反其道而行"的生活智慧,放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