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发重安江行馆忆京师早朝诸君子

过尽州西屴崱峰,重安江水绿溶溶。
独从万里桥边宿,却忆千官阙下逢。
三殿左趋灯影密(石经国史诸馆皆在殿左),五云高捧日华重。
几年此夕朝天惯,犹向山斋数晓钟。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偏远之地回忆京城早朝场景的感慨。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将眼前景与心中情巧妙融合。

前四句是实景描写:作者经过连绵山峰,看到重安江碧波荡漾,独自在万里桥边过夜。这里的"万里桥"不是实指,而是强调距离京城的遥远。后四句突然转入回忆:想起在京城时,百官上朝的盛大场面。三殿左侧灯火通明(因为史馆等机构在那里),宫殿高耸入云,阳光照耀下更显庄严。

最精彩的是结尾两句:往年这个时候自己本该在京城参加早朝,如今却只能在深山馆舍里数着晨钟。这种强烈的今昔对比,把仕途漂泊的惆怅、对京城生活的怀念,以及身处异乡的孤独感,都浓缩在"数晓钟"这个细节里。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就像用手机拍下眼前山水时,突然翻到相册里存着的京城照片,那种时空错位的感慨特别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诗人没有直接说想家,但每个景物都在诉说思念;没有抱怨现状,但每个回忆都在暗示落差,这种含蓄的表达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