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清晨滁州山间的清新画卷,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雾薄疏林晴暧暧,雪消幽涧响潺潺"像用文字作画:薄雾中,阳光透过稀疏的树林洒下柔光;山涧里的积雪正在融化,发出清脆的流水声。这里用"暧暧"形容阳光的温柔,用"潺潺"模拟水声,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后两句"晓来冲雾踏残雪,爱看环滁面面山"道出诗人的行动和心情:他清晨踏着残雪、穿过晨雾,只为欣赏滁州四周连绵的群山。一个"冲"字显出他的迫不及待,"面面"则生动表现出群山环抱的壮观景象。
全诗妙在:
1. 动静结合:静态的雾、林与动态的流水、踏雪形成对比
2. 感官丰富:有视觉的雾霭阳光,听觉的流水声,触觉的残雪
3. 情感自然:最后直接表白"爱看",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山景的纯粹喜爱
这就像用文字拍了个短视频,让我们跟着诗人的脚步,一起感受冬日山间的宁静与生机。没有刻意说理,只是真诚地记录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反而格外打动人心。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