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短诗用简单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智慧长者的赞美。
前两句描绘了一个有趣的场景:一个五尺高的小孩,手里却拿着一根七尺长的竹杖("筇"就是竹杖)。这里用尺寸的对比制造了反差萌,让人联想到小孩拿着比自己还高的拐杖,既可爱又有点滑稽。
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这么长的竹杖怎么用呢?原来是要给"老子"用的。这里的"老子"不是骂人,而是指道家创始人老子(也可泛指智慧长者),"犹龙"是借用孔子称赞老子的话,形容他像龙一样深不可测。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小孩拿长杖的画面作引子,自然过渡到对智者的赞美
2. "御"字用得巧妙,既指使用竹杖,又暗指驾驭智慧
3. 最后用"犹龙"这个经典典故,把普通竹杖升华成智慧象征
就像现在有人说"小朋友拿着教鞭,原来是给老教授准备的",既有趣又有深意。通过日常小物件,展现了真正的智慧不在工具本身,而在于使用工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