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公明宣

子於亲在日,叱咤不闻声。
既曰见而说,应无学未能。

现代解析

这首诗《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公明宣》通过简单而直接的语言,讲述了关于孝顺的一个道理。

诗中说,当父母还在世的时候,孩子即使大声说话,父母也不会生气,因为父母在,孩子的所作所为都在父母的包容之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父母身边时,孩子往往因为父母的关爱而无所顾忌,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

然而,诗的后半句“既曰见而说,应无学未能”则告诉我们,当父母去世后,孩子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意了。因为父母已经不在,孩子需要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表达对父母的敬爱和怀念。所以,如果孩子能够在父母生前就学会尊重和孝顺,那么在父母去世后,他自然就能够做得很好。

这首诗的精髓在于强调了孝顺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要懂得感恩和尊重,这样在父母离世后,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孝顺的美德。诗中的魅力在于它的简洁和直接,让人一看就明白其中的道理。

林同

(?—1276)宋福州福清人,字子真,号空斋处士。林公遇子。深于诗。以世泽授官,弃不仕。元兵至福州,福建招抚使刘仝子即其家置忠义局,招募义兵。元兵至城下,仝子遁,同啮指血书壁,誓守忠义,寻被执,不屈而死。有《孝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