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牢溪(景祐四年)

隔谷闻溪声,寻溪度横岭。
清流涵白石,静(续校:石本作净)见千峰影。
岩花无时歇,翠柏郁何整。
安能恋潺湲,俯仰弄云景。

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

《下牢溪(景祐四年)》

诗人首先被山谷之外的溪声所吸引,这声音仿佛牵引着他去探索未知。于是,他循着声音翻过了横岭,终于见到了那清澈见底的溪流。流水在白石间流淌,宛如一幅动态的画卷。静谧的水面上倒映着周围的山峰,仿佛世界都静止在这一刻。

诗人的目光继续探索,发现岩边的花朵一直盛开,没有停歇的时候。而周围的翠柏郁郁葱葱,整齐而生机勃勃。这样的自然景色让诗人心生欢喜,他愿意沉浸在这美景之中,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最后两句诗“安能恋潺湲,俯仰弄云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深眷恋。他沉醉在这溪水的潺潺声和云景的美丽中,俯仰之间都是美景,让他流连忘返。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探索自然、欣赏美景的过程。诗中的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美丽的场景中。同时,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让人感受到他深深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诗意。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