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蒲元礼南归(原注:熙宁四年叶县作。)
元礼佳少年,俊气欲无敌。
文章诗最豪,溟涨助笔力。
三年叶公城,于我固多益。
恨无荆鸡材,使君有羽翼。
此行省亲闱,綵服耀春色。
从容文字閒,固未旷子职。
蕲春向鄂渚,曾不三四驿。
吾师李武昌,金声而玉德。
诚能勇一往,所进岂寸尺。
江南后生秀,居多门下客。
愿君从之游,琢磨就圭璧。
斗酒清夜阑,缺月挂屋壁。
鸡鸣马就辔,少别安足惜。
人生共一世,谁能无行役。
文章诗最豪,溟涨助笔力。
三年叶公城,于我固多益。
恨无荆鸡材,使君有羽翼。
此行省亲闱,綵服耀春色。
从容文字閒,固未旷子职。
蕲春向鄂渚,曾不三四驿。
吾师李武昌,金声而玉德。
诚能勇一往,所进岂寸尺。
江南后生秀,居多门下客。
愿君从之游,琢磨就圭璧。
斗酒清夜阑,缺月挂屋壁。
鸡鸣马就辔,少别安足惜。
人生共一世,谁能无行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黄庭坚写给朋友蒲元礼的送别诗,表达了对这位年轻才子的欣赏和期许,同时传递出温暖的人生哲理。
全诗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来理解:
1. 夸赞朋友(前8句) 诗人用"佳少年""俊气无敌"形容蒲元礼是位出众的年轻人,特别称赞他的诗歌才华像大海一样气势磅礴。两人在叶县共事三年,诗人感慨自己没能像古代"荆鸡"典故中那样,给朋友更好的帮助。
2. 亲情嘱托(接下来6句) 诗人提醒朋友这次回乡探亲要好好尽孝,多陪父母("綵服耀春色"指穿着鲜亮衣服让父母开心)。虽然朋友要去湖北蕲春、鄂州一带工作,但距离不算太远。
3. 师长推荐(随后8句) 诗人特别推荐自己的老师李武昌(李常),形容这位老师品德如金玉般高贵。建议蒲元礼去拜师学习,相信以他的资质一定能进步很快。还提到江南很多优秀年轻人都拜在这位老师门下。
4. 人生感悟(最后6句) 在送别的夜晚,两人饮酒到深夜,看着月亮西沉。虽然清晨就要分别,但诗人安慰说人生短暂分别很正常。最后两句特别打动人心:"人生共一世,谁能无行役"——人这一生,谁又能避免奔波劳碌呢?道出了成年人不得不为生活奔忙的无奈,也透露出豁达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既有对朋友才华的具体赞美(写诗像大海般有气势) - 又有实用的生活建议(推荐好老师) - 最后升华到对人生的思考 - 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像一位兄长在叮嘱远行的弟弟
特别是最后关于人生奔波的诗句,至今仍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整首诗把送别时的祝福、期许和人生感悟融合得自然动人。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