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十一月初九日赋)

忧心悄悄睡未能,开门看月一片冰。
窍木相磨作鬼语,冻星入牖如萤青。
孤雁哀号向何处,老夫掩耳不欲听。
尔从沙场经万里,昔时系书达天子。
如今若向上林过,纵有书来谁取视。
阴山豁处狭如门,结阵来时各有群。
辛苦避鹰兼避弋,前行半度后行分。
秋水江南无所畏,老菰沉米芦摇穗。
鸥凫善熟少惊猜,饮啄不争游且戏。
不知何事背群飞,欲宿无依去无疑。
天长路杳翅流血,夜向霜凄声转微。
自倚能飞无与敌,岂知天势有违机。
作书好报前征侣,看取悲鸣落羽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一只离群孤雁的视角,道出了战乱年代普通人的悲惨命运。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开篇六句是诗人夜不能寐的场景。冬夜寒风中,诗人听见孤雁哀鸣,这声音让他不忍卒听——因为他知道这叫声背后的故事。

中间十二句用孤雁的口吻自述遭遇。它曾是能替朝廷传递军情的信使("昔时系书达天子"),如今却失去价值无人理会。描写了雁群飞越阴山险关时严密的队形("结阵来时各有群"),反衬出孤雁独自避箭躲鹰的艰辛。江南水乡本是安全乐园("鸥凫善熟少惊猜"),但它不知为何离群,从此踏上不归路。

最后六句是血泪控诉。孤雁自以为飞行本领高超("自倚能飞无与敌"),却敌不过残酷的命运。结尾"看取悲鸣落羽时"的警告,暗示所有离群者终将迎来悲剧结局。

全诗妙在处处写雁,实则句句写人。通过孤雁失群、跋涉、哀鸣的遭遇,隐喻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特别是"昔时系书达天子"到"纵有书来谁取视"的对比,深刻揭露了统治者用完就弃的冷酷。诗中"窍木作鬼语"的阴森、"翅流血"的惨烈,都强化了乱世的恐怖氛围。

舒岳祥

(1236—?)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