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宴席上送别美人后的心情。
前两句"为惜美人去,看梅到晓窗"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因为舍不得美人离开,整夜望着窗外的梅花直到天亮。这里用"看梅"这个动作,既点明了时间(冬季或早春),又暗示了诗人彻夜未眠的思念之情。
后两句"明河忽倒地,疑已入沧江"写得很有想象力。诗人看着天上的银河(明河)倒映在水中,恍惚间以为银河真的倾泻下来,流入了苍茫大江。这个错觉既表现了夜深人静的环境,又透露出诗人因思念而神思恍惚的状态。
全诗短短四句,通过"看梅到晓"和"银河入江"两个画面,把送别后的眷恋不舍、以及由此产生的恍惚心境,生动地展现出来。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那份细腻的离愁别绪。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