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江城的萧瑟画面,以及诗人读书时触发的深沉哀愁。
前两句"花落江城水乱流,绣馀一卷独悲秋"勾勒出凋零的秋景:花瓣飘落在江城里,江水湍急无序地奔流。诗人在刺绣之余独自读书,被秋日的寂寥氛围感染而心生悲凉。这里的"绣馀"暗示诗人可能是位女性,在女红劳作后抽空阅读。
后两句"分明风雨嘉陵夜,肠断三声在岭头"是读书引发的联想。诗人读到描写嘉陵江风雨夜的文字时,仿佛真切地听到了山岭间令人肝肠寸断的猿鸣声。"三声"化用"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典故,用猿猴哀鸣象征内心难以排遣的愁绪。
全诗巧妙地将眼前景、书中境和心中情融为一体。通过花落、水流、风雨、猿鸣等意象的层层渲染,传递出浓重的悲秋情绪。诗人读书时产生的强烈共情,让读者也感受到那种跨越时空的深切忧伤。诗中画面感极强,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展现了古典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