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礼部提举江西

玉节来临昔治州,仪曹爽气更横秋。
未夸判笔摇山岳,且喜仙槎近斗牛。
童拾棠阴前竹马,纱笼寺壁旧银钩。
南塘遗稿公新卷,他日人传作话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希逸为送别赵礼部(礼部官员)赴江西任职而写的。全诗通过轻松明快的笔调,表达了对赵礼部的赞美和期许。

首联"玉节来临昔治州,仪曹爽气更横秋":赵礼部手持玉制符节(象征官职)来到曾经治理过的地方,他作为礼部官员的气度比秋日晴空还要爽朗。这里用"横秋"形容人的气概,既新颖又生动。

颔联"未夸判笔摇山岳,且喜仙槎近斗牛":虽然还没见识到你批阅公文时笔力撼动山岳的气势,但很高兴你能像乘仙船靠近银河那样接近朝廷中枢(斗牛星代指朝廷)。这里用夸张手法暗赞赵礼部的才干。

颈联"童拾棠阴前竹马,纱笼寺壁旧银钩":孩子们在棠树荫下捡拾你当年玩耍的竹马(暗指赵礼部曾在此地为官),寺庙墙壁上还保留着你题写的墨宝。这两句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赵礼部与当地的情谊。

尾联"南塘遗稿公新卷,他日人传作话头":你在南塘留下的诗稿和新作,将来定会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这是对赵礼部文学才华的肯定,也寄托了美好祝愿。

全诗特色: 1. 用典自然:如"仙槎"化用乘船到银河的典故,"竹马"暗用儿童游戏的典故,但都通俗易懂。 2. 虚实结合:既有实在的玉节、竹马等物象,又有"摇山岳"等夸张想象。 3. 情感真挚:通过孩童、题壁等细节,展现对友人的了解和祝福。

这首诗没有刻意堆砌辞藻,而是用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气度不凡、深受爱戴的官员形象,同时表达了对他未来政绩的期待。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朋友间真诚的欣赏和祝福之情。

释善珍

释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续补高僧传》作生绍兴甲寅,卒嘉定丁丑,误提前了一个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俗姓吕。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历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等寺。后诏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见《补续高僧传》卷一一、《续灯正统》卷一一。释善珍诗,以日本宽文十二年藤田六兵卫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