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从热血少年到白发老者的心路历程。
前两句"斗鸡跑马醉高阳"和"今日归来两鬓霜"形成强烈对比:年轻时整天斗鸡赛马、在酒乡高阳醉生梦死的浪荡子,如今归来已是两鬓斑白的老人。这里"高阳"用了典故(高阳是古代酒乡),但不知道也不影响理解——重点在那种纵情享乐的青春岁月。
后两句特别打动人心:老人独坐时,年少时的种种心事像放电影一样浮现("无限少年心上事"),这时窗外秋雨打着豆棚("半帘豆雨"),蟋蟀在寒风中低鸣("语寒螀")。"寒螀"就是秋蝉或蟋蟀的叫声,这个细节特别传神——雨声虫鸣交织,既是真实的夜晚环境,又像在替老人诉说那些说不出口的青春记忆。
全诗妙在四个镜头自然衔接:从纵酒狂欢的少年,直接跳到白发归来的现在,再闪回沉淀在心底的往事,最后定格在雨夜听虫的孤独身影。没有直接说"后悔"或"怀念",但每个画面都在传递这种复杂情绪。最精彩的是"半帘豆雨语寒螀",明明很普通的夜晚场景,因为前面的人生对比,突然变得意味深长起来——仿佛整个青春都化作了这一夜的雨声虫鸣。
陈普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