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刘渊亭台南内渡
龙骧莫制虎牙磨(我军皆北),待旦将军独枕戈⑴。
欲为危时撑大局,肯输壮志屈么魔。
贺兰忍陷睢阳郡(闽粤督抚无人接济刘军),艺祖终思大渡河(国家何日忘之)。
毕竟天亡非战罪,几回击楫泪滂沱。
欲为危时撑大局,肯输壮志屈么魔。
贺兰忍陷睢阳郡(闽粤督抚无人接济刘军),艺祖终思大渡河(国家何日忘之)。
毕竟天亡非战罪,几回击楫泪滂沱。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悲壮的笔调讲述了晚清将领刘永福(号渊亭)在台湾抗敌却孤立无援的故事。前两句用"龙骧虎牙"比喻清军装备精良却节节败退,只有刘永福像古代战士一样抱着武器等待黎明,突出他的孤军奋战。三四句写他危难时刻仍想力挽狂澜,绝不向敌人("么魔"指日本侵略者)低头,展现硬汉形象。
五六句用两个典故暗讽朝廷:像唐朝贺兰进明见死不救一样,闽粤官员不给刘永福支援;而宋太祖在大渡河战役的教训,暗示台湾终将像当年后蜀一样失守。最后两句是全诗高潮:借用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典故,说失败是天意而非将士过错。末句"击楫泪滂沱"化用祖逖北伐的典故,描写刘永福像当年爱国将领一样捶着船桨痛哭,画面感极强。
全诗通过对比(孤军vs溃军)、用典(5处历史典故)和意象(枕戈待旦、击楫痛哭),把一位悲情英雄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既有对英雄的敬意,也暗含对腐败清廷的批判。就像用历史镜头拍下了一位将军在黄昏中孤独坚守的身影,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