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公虽不到杭而惠勤师思之因所居有涌泉出因名之曰六一泉
欧公天人世无匹,六物之中目为一。
孤山山下西湖西,飞梦逍遥绕云石。
凿开瑶窟迸银泉,水镜胸中湛虚白。
是心洞洞何所容,内照此泉皆外物。
坡翁好事镌苍珉,醉墨雄翻扛鼎笔。
至今草木馀清辉,冠剑一时随戏剧。
两翁神与造化游,鞭驾风霆挥八极。
垂光后世几千年,名不可磨泉不竭。
孤山山下西湖西,飞梦逍遥绕云石。
凿开瑶窟迸银泉,水镜胸中湛虚白。
是心洞洞何所容,内照此泉皆外物。
坡翁好事镌苍珉,醉墨雄翻扛鼎笔。
至今草木馀清辉,冠剑一时随戏剧。
两翁神与造化游,鞭驾风霆挥八极。
垂光后世几千年,名不可磨泉不竭。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两位文豪欧阳修和苏东坡与杭州六一泉的故事,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他们的精神境界和艺术魅力。
开篇四句说欧阳修(欧公)是世间少有的天才,他虽未亲临杭州,却因思念僧人惠勤而命名了"六一泉"。诗人想象欧阳修的灵魂像飞鸟般环绕西湖孤山的云石,体现了他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中间部分描写泉水:这眼泉水像从美玉中迸出的银流,清澈得能照见人心。诗人认为真正的智慧不在外物,而在于内心空明如镜的状态——这正是欧阳修的精神境界。
随后转到苏东坡(坡翁)在泉边刻碑的故事,用"醉墨雄翻扛鼎笔"形容他豪放的书法风格,像能举起大鼎般有力。两位文豪虽已逝去,但他们的精神如同清辉永远照耀草木。
最后四句升华主题:两位大师的精神与自然融为一体,能驾驭风雨、挥洒天地。他们留下的名声和这眼清泉一样,历经千年也不会磨灭消逝。
全诗通过一眼泉水,巧妙串联起欧阳修的哲思、苏东坡的才情,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最打动人的是诗人将"泉水"与"文脉"相喻——真正的文化传承就像活水,永远清澈流动。
周权
处州人,字衡之,号此山。磊落负隽才。工诗。游京师,袁桷深重之,荐为馆职,弗就。益肆力于词章。有《此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