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王勃写给友人薛华(或薛升华)的离别之作,通过描绘秋夜景色和漂泊心境,表达了深切的离愁和人生无奈。
全诗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看:
前四句是写景:月亮沉落在珠浦江面,秋风吹拂着锦江流水。岸边高耸的楼台仿佛悬在峭壁之上,沙洲湿地绵延向远方的天际。这些景象既壮阔又带着几分寂寥,就像是用天地之大来反衬人的渺小和孤独。
后四句转为抒情:诗人说自己像无根的浮萍漂泊千里,人生百年都在匆忙奔波中度过。走到穷途末路时只能以泪洗面,回头远望更觉伤心。这里既有对漂泊生涯的感慨,也暗含着对仕途不顺的苦闷。
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把那种前路茫茫、回首伤神的复杂情绪写得特别真实。明明是在告别朋友,却更像是面对命运时的独自叹息。诗中"千里"与"百年"的对比,短暂漂泊与漫长人生的对照,都让这份离愁超越了普通送别,上升到了对人生际遇的思考。
整首诗就像用秋夜的凉意浸透纸背,让读者不仅能看见江月楼台的画面,更能感受到那种浸入骨髓的孤独感。王勃没有刻意煽情,只是平静地诉说,反而让离别的苦涩更加绵长。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