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扇面上的水墨小景:芙蓉花与芦苇相依的秋日画面。诗人用轻松幽默的笔调,道出了艺术创作的真谛。
前两句讲创作过程:画家随手拿起秃笔(谦虚的说法),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秋霜的韵味。他故意不用浓墨重彩,而是用淡雅的笔触来表现。这里透露出艺术创作的随意性和留白的智慧。
后两句揭示画作意境:画家真正想表现的是江湖(大自然)的清幽气息。让芦苇(蒹葭)倚靠着芙蓉花,这样简单的搭配就构成了最和谐的景象。诗人用"只合"二字,强调这种自然组合的恰到好处。
全诗妙在把普通扇面画说得趣味横生:秃笔能画出神韵,淡墨胜过浓彩,简单的芦苇配芙蓉反而最显清雅。这既夸赞了画家的技艺,也道出了"少即是多"的艺术哲理。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