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刘仁仲回乡探亲时所作,充满了对友人的赞赏、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重逢的期待。
前两句写刘仁仲深受朝廷赏识("独承恩旨"),如今荣耀归乡。用"西川玉一双"比喻友人品格高洁,像美玉一样珍贵。
三四句通过对比表现旅途和家乡:虽然返乡路途艰险("连云栈"指高耸入云的山路),但没有什么能阻挡他回到繁华的成都("濯锦江"代指成都,古代以织锦闻名)。
五六句赞美友人的才华:过去在科举考场("文场")早早中举,如今修史的文笔("史笔")更是雄健有力。"如扛"二字生动形容其文笔力道,像能扛起重物般有分量。
最后两句想象重逢场景:等到秋天郫筒酒酿好时(郫县竹筒酒是当地特产),隔着座位都能闻到酒香飘进绿窗。这里用美酒香气烘托相聚的温馨,表达对再会的期待。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玉""濯锦江"等美好意象展现对人和地的赞美
2. "未畏"与"终誇"的对比,突出归乡的喜悦
3. 结尾的酒香描写,把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感
4. 通篇没有直接说"舍不得",但通过赞美和想象,自然流露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