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友

闻君萧散在田庐,想见琴书足自娱。
欲挈瓶盂就茅屋,桃源图上有僧无。

现代解析

好的,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您理解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这首诗题为《寄友》,从标题可以看出是一首写给朋友的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想象。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第一句“闻君萧散在田庐”,诗人听说朋友如今过着隐居乡间的生活。“萧散”这个词在现代可能不太常见,但它在这里的意思是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地生活。诗人对朋友的这种生活方式感到欣赏和好奇。

第二句“想见琴书足自娱”,诗人想象朋友在田间住所的生活情景。虽然远离繁华,但朋友依然保持着优雅的生活情趣,弹琴读书,自得其乐。琴书和自娱这两个词表达了朋友的精神追求和生活状态。即使环境简陋,也不妨碍内心的充实和快乐。

第三句“欲挈瓶盂就茅屋”,诗人想要带着酒具去拜访朋友,进一步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想要分享快乐的愿望。“瓶盂”在这里指的是酒具,代表了诗人想要与友共饮的意愿。“茅屋”则再次强调了朋友隐居的地方。

第四句“桃源图上有僧无”,这里的“桃源图”指的是描绘理想乡村生活的图画。诗人想象朋友的隐居生活就像世外桃源一样美好。而“有僧无”则可能暗示朋友是否在此地遇见了僧侣或者是否受到了佛教的影响。但这并不是诗人想要传达的主要信息,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他对朋友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隐居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他听说朋友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弹琴读书,自得其乐,便想象出这样的场景并表达了自己想要拜访的愿望。整首诗以简单的词句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释永颐

释永颐,字山老,号云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居唐栖寺。与江湖诗人周晋仙、周伯弜父子等多有唱和。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上天竺佛光法师抗拒权贵侵占寺产,愤而渡江东归时,颐曾遗书慰问。有《云泉诗集》一卷传世。事见本集末附《上天竺志》永颐小传。永颐诗,以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为底本,校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简称汲古阁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