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居的闲适画面,同时透露出对世事变幻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景:堤岸边的绿柳生机勃勃,层层叠叠的树木上缠绕着翠绿的藤萝,春意盎然。接着写花朵竞相开放,天气时晴时阴,却显得和谐自然。这里用鲜明的色彩(绿柳、红白花)和生动的动态(“争鬬发”)勾勒出春天的热闹与活力。
后四句转入抒情。诗人提到“中山醉千壶酒”,借用典故表达豪饮的洒脱;而“易水悲歌”则暗含壮志难酬的悲凉。这两句形成对比,既有纵情畅饮的豪迈,也有人生无奈的叹息。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尘世中的一切(荣华富贵、成败得失)都如过眼云烟,唯有超脱世俗的“道”才是永恒的。
整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
1. 画面感强:前四句像一幅色彩明丽的春日图,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2. 情感起伏:从春日的欢愉,到饮酒的豪放,再到对命运的感慨,层次丰富。
3. 哲理深刻:结尾点出“荣枯瞬息”,提醒人们看淡世俗纷扰,追求精神上的超脱。
诗人通过自然美景与人生感悟的结合,传递了一种淡泊宁静、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释延寿
释延寿(九○四~九七五),俗姓王,字仲玄(又作冲玄、冲立),号抱一子。馀杭(今浙江杭州)人。年二十八为华亭镇将时,弃吏出家。初礼龙册寺翠岩参禅师,寻谒天台山德韶国师,德韶一见而深器之。先住明州雪窦山。太祖建隆元年(九六○),吴越王钱俶请入居灵隐山新寺。明年,迁永明寺,居十五载。著述颇丰,有诗偈赋咏凡千万言,流播海外。高丽国王遣使赍书,叙弟子之礼。开宝八年卒,年七十二。赐号智觉禅师。徽宗崇宁间追谥宗照。